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
Governo da Regiao Administrativa Especial de Macau

刊载文章

退休生活,越早计划越好

出稿日期 : 2012-09-13

        理财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环。所谓理财,除了投资储蓄,也包括消费。所以一个理财计划,很多时候都包括了一些短期或长期的消费目标。有些人为了得到心头好去储蓄;有些人为了远赴外国进修、充实自己;有些人为了置业、组织家庭;当然,很多人都为了更长远的目标去理财 – 为退休生活打算。

        所谓“你不理财,财不理你”,一个良好、目标清晰的理财计划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累计财富、完成梦想,也可以保障我们退休后的生活质素,毕竟现代人均寿命不断上升,而澳门人更是全世界最长寿之一。假设我们六十五岁退休,我们平均还可以多活二十年,期间,除了政府的老人福利(幸运的还有子女的供养)外,我们很可能没有固定的收入,所以必须尽早筹谋退休计划。

        退休理财计划包括了三方面的评估:时间、回报(风险)和资金投入。先讨论时间,有两个简单的原因使“时间是储蓄的朋友”。第一,长远而言,大部份的投资都有相当的回报,所以投资的时间越长,累积的财富就越多。第二,时间有抵消风险的作用,即使是高风险的投资,它们的长期回报率一般都会比短期回报率稳定;例如,恒生指数在1992至2001年间的平均复合年回报率为10.4%,2002至2011年间的平均复合年回报率也有5.2%,但在2008年里就跌了接近50%!所以投资讲求长期回报,而不是短期的市况波动。既然时间是投资的朋友,越早开展投资计划当然就越有利。

        到底投资早晚的区别有多大?这可以从以下的简单计算找出答案。根据72定律(rule of 72),若投资的年回报率是x% (x约在5至20之间),投资者大概需要72/x年就可以把投资翻倍,即是说,若投资的年回报率为5%,投资者大概需要14.4年把投资翻倍,但如果年回报率为10%,投资者只需要7.2年就可以。以下例子可以清楚说明时间和回报率对财富的影响。假设一个大学生22岁毕业,65岁退休,期间工作43年,根据以上推算,如果他毕业时投资100万元,而年回报率固定为5%,他大概需要14.4年就可以获得200万元,而28.8年后他就有400万元,而43.2年后(即退休时)他就有800万元。然而,如果他30岁的时候才投资100万元,到退休的时候他大概只有550万元,比前者少了三分之一。如果年回报率是偏高的10%,后者(2800万元)比前者(6400万元)更少了一半以上。

        诚然,极少人会在年轻时投资一大笔钱到退休的时候使用,更常见的是用年金—即每个月投资固定的金额—的方式储蓄。在财务学里面也有公式推算每月投资额,性质跟计算楼宇按揭的供款相若。假设投资年回报率为5%,如果一个22岁的大学毕业生想在65岁退休时拥有800万元,他需要每个月投资大概4600元。从一般大学毕业生的薪金来看,4600元看似不少,但当职位和待遇随时间而提高,4600元应该不是一个重担。然而,从另外一个角度看,在现今高通货膨胀的环境下,43年后的800万元可能算不上什么。当然,多少钱准备退休生活才足够见仁见智,有些人需要大鱼大肉,有些人清茶淡饭就满足,但是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,今天债明天还,今天不好好打算,以后受苦的还是自己。

        上述计算基于众多的假设,真实的情况可以跟上述计算相差很远,例如5%年回报率的假设虽然低于过去半世纪股票市场的平均年回报率,但是很多股票市场,包括美国股市,过去十年的平均年回报率都没有5%。另一点要注意的是,很多投资工具,例如债券、存款的回报率一般都比股票市场的回报率为低,所以如果选择低风险的投资工具,财富会累计较慢。

        “积少成多,集腋成裘”是储蓄、累计财富的不二法门。理财必须有一个目标,然后设定计划,但更重要的是要严守纪律去执行、完成计划。很多人设计了完美的计划,却因为不能严守纪律,把原来用来储蓄、投资的钱去消费,使储蓄计划展开不久后就半途而废。有一句名言套用在理财方面其实也很恰当:“勿以恶少而为之”。因为只要缺口一开,下一次就很容易找别的借口去消费,久而久之,把原来的计划、该做的事情都忘得一乾二净。

作者为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财务学副教授及特许财务分析师(CFA)谭汉强博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