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
Governo da Regiao Administrativa Especial de Macau

刊载文章

财务管理与个人成长的关系

出稿日期 : 2013-06-20

        在“做个负责任的金钱管理人”一文中提到,一位小女孩花了5块钱,向农夫买了一个只有拳头般大小的西瓜,她并没有即时提取,而是把西瓜留在农夫的田里,让农夫继续施肥耕种,2个月后,小西瓜变成了一个和成熟男士的“肚腩”一样大小的大西瓜。

        在“时间就是金钱与复式效应的关系”中也讲出,农夫是如何种植西瓜。拳头般大小的西瓜是要时间,才可长到“大肚腩”般的西瓜。今天,我们要介绍另一位主角,她就是小女孩的妈妈。在培养小女孩选择小西瓜的智慧中,她功不可没。

        小女孩的妈妈是一位全职家庭主妇,家中只有爸爸一人工作,靠一份薪金过活。在开源无望的情况下,唯有从节流入手。

        由于是全职主妇,妈妈经常带着小女孩购物。这里的购物并不是指在大公司“shopping”,而是到市场或超市购置日常生活用品。妈妈十分注重小女孩的教育,特别是数学。在妈妈的悉心训练下,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小女孩已经懂得加减数,十位数的加减绝不会“计错数”。

        妈妈的购物习惯非常特别,就是对想要购买的物品进行最少三次的“格价”,才会作出决定。

        譬如要买肥皂,妈妈和小女孩最少会走遍三间商店或超市,母女共同记着三个不同的价钱,并要小女孩作出选择。

        在超市A中,妈妈会先告诉小女孩想购买某一品牌的肥皂,之后便开始“格价”。知道超市A的肥皂是4元5角后,她们便到商店B寻找同样品牌的肥皂。

        綑绑式销售是近期大型连锁零售店惯用的销售策略。在B商店中,肥皂的价格是12元3块。由于小女孩还未学除数,所以这一次妈妈要从旁指导。

        “如果肥皂是4元1块,2个4元可买肥皂几块呢?”妈妈边说边从口袋中取出8个1元硬币,并分成2组,每组4元。

        “当然是2块肥皂。”

        “如果妈妈有12元,即有3组4元,可以买几块肥皂?”

        小女孩毫不犹疑,充满自信地回答说:“3块” 。

        “我的小公主真厉害,计数快而准。”

        “根本不用计,这里不是标价12元3块肥皂吗?”

        小女孩未有按着妈妈的纙辑,一步一步学习除数,只懂得用取巧的方式回答问题,妈妈一边惊嘆女儿的反应比宽频上网的速度还要快,一边责备女儿取巧,内心一肚“气”,又一肚“笑”。

        “C店的肥皂是8元1块,A店是4元5角,B店是4元,最便宜是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 “B店,我们回B店购买。”

        “B店必须一次购买3块,我们应该怎样?”

        “同样货品一次购买多件自然较为便宜,但我们要应买则买。既然我们常用肥皂,所以多买一、二块放在家中也没有问题,正好家中没有肥皂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 小女孩的答案,正好反映了“明智消费”、“应省则省”的理财哲学。

        在离开B店前,小女孩发现了五彩缤纷的“褶纸”,售价2元,便閙着要买。妈妈问:

        “买肥皂省了多少钱?”

        看着妈妈手上3组4元,小女孩回答说“最便宜和最贵的肥皂比较我们节省了12元,扣除褶纸2元,还有10元。”

        “答对了,如果将省下来的钱存入囡囡的银行户口中,应存几元?”

        “10元。”

        上述故事很简单,但当中包含了丰富的理财哲学。在三间商店“格价”,培养小女孩节省的观念,计算差价训练小女孩的数学,购买褶纸作为奖励孩子答对问题的奖品,省下的10元要小女孩存入自己的银行户口中,养成储蓄的习惯。把整个过程连贯起来,就是向小女孩灌输“揾钱唔容易、应省则省、省钱变储蓄”的概念。重覆这些日常生活事,小女孩自然可以用5块钱买大西瓜。如果古时孟母三迁是伟大,本故事中的这位妈妈应该是同样伟大。还是这一句,“世上只有妈妈好”。

        谨记: “食不会穷,穿不会穷,唔识打算一世穷。”

        这篇文章是本系列中的最后一篇,感谢各位读者愿意花时间“追住睇文”,衷心希望各位读者除可在其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外,还可以得到实用的理财心得。期望不久将来,我们会在另一辑理财系列中再和各位读者见面。

作者为澳门理工学院陈智彪副教授

由社会保障基金供稿